2013年2月7日 星期四

國際級參賽稿幕後大揭密

是獲獎無數的高手就別看了。如果你還在這個行業浮浮沈沈,看到算你賺到,如果夠聰明的話。
這套稿子是鄙人2009年在前公司參與的案子,做完之後我拍拍屁屁閃人,沒想到2010年拿去外國參加比賽得獎,事後想想除了沒偷懶外運氣還真是不錯,趁沒忘前稍稍分享一下過程。

原始的想法來自我們家的藝術指導克拉克,大概是說精神不好開車時駕駛的視線只剩一條線,所以往前看車室內駕駛座儀表版昏暗,只有擋風玻璃上一小條線視線清楚能看到路。

當時的副總監─本山人見過世面,指出用一條線表現的稿子很多,隨便找都有,不管訴求是否雷同,即使躲過評審法眼得獎,一但公佈仍將永遠被世人所恥笑。

於是見過世面的副總監建議調成汽車外觀看到的車窗呈一條線,於是觀點從車內變成車外。


想法大致成型後我們拿去向創意部大頭Fish兄兜售,他老人家指示將角度改為面向車頭,背景也改為晚上,原因是車頭面向讀者不僅增加視覺衝擊感,同時也單純清楚,改為晚間更增加危險氣氛與精神不濟的合理性,從執行的角度來說,影像合成的瑕疵也容易隱藏,於是我們做了這張草稿,還沒完成就發現變細的擋風玻璃並不特別清楚,很明顯的被引擎蓋的縫隙、進氣口與水箱護罩干擾。

Fish兄又下了一個重要指示:把主角改為卡車,有幾個理由1.卡車正面垂直,線條更單純,擋風玻璃也高一些和其他結構分開減低干擾。2.卡車的視覺衝擊力到更強(比起轎車,被卡車撞到更慘),貨車駕駛開夜車打瞌睡的情況也較為常見。完成這張草圖後,差不多可以進入執行階段,我和克拉克分頭進行找素材的工作。


拍素材花了大概兩三天時間,早晚騎車帶著相機在路上遊蕩,拍攝地點大概在北投八里附近,卡車頭原來是預拌混擰土車,中選的原因是新、乾淨、漂亮(後來才發覺邏輯是錯的,恐怖的失策)

電修交給合十製作的黃誠和佑佑負責,完工後拿去比賽得到時報的銅像獎,坦白說有點不滿意。

救星來了,出現兩次。第一次是Fish兄擔任評審回來後說,另一位評審-我的前老闆鼎鼎大名的油面先生跟他建議卡車要作些舊化。第二次是我去參加時報獎的頒獎典禮,油面碰到我又說了一次,目的是強化卡車長途奔波的滄桑與駕駛的疲累感,我們趕緊再去拍一些舊化的素材來合。
最後長這樣,改成英文去參加紐約廣告獎A了個銅獎回來,克拉克告訴我的時候已經離職在環島,接到簡訊時在正台東過夜,疲憊不堪卻輕鬆無比。


畫了一張草圖來說明這套稿子形成的決策過程:
→1.AD提出初步想法,畫面在車內,但類似視覺有人做過。
→2.ACD建議改成車外,形成新視覺,隱隱覺得這套稿子有前途。
→3.ECD認可成案執行,指示改為正面,idea更清楚呈現。
→4.ECD再度指示改成卡車及夜晚,氣氛增強(危險的感覺),執行度也提高了。
→5.油面建議舊化讓藝術層次(看起來車和人都疲憊不堪)與完成度再提升到國際水平。
啓示0:千萬別放棄。通用於獨立建國 選舉 腳踏車 環島 做模型 把妹。
啓示1:多看看外國的好作品,除了提升創意品味還能避免撞稿。
啓示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卸下心防接受批評,多給高手ㄉㄧㄤ才能進步。
啓示3:見識大師風範,一方超越門戶之見給競爭對手不藏私的建議與另一方接受指導的胸襟。
特別提一下,油面遊明仁先生,我在Bates的ECD,現在是ADK廣告的創意大頭(職銜很長);Fish陳宣宇先生,我在靈智廣告的副總兼ECD,這兩個男人幾乎撐起了台灣廣告在國際上露臉的半邊天,很lucky的曾先後在他倆麾下工作,現在才有機會在這說嘴,容我在此向他們至上最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