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夜校人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夜校人生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16年11月16日 星期三

焦頭爛額的前一天

這種場子找我來就對了,小鬼們聽到賺到,我等著焦頭爛額。




佛光大學在礁溪的山上,環境秀麗能看到龜山島,竟然有許多老師天天從台北通車上班,我的天啊。

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代課

何德何能站在這,這些小孩比我優秀聰明許多,他們許多都是明星高中以第一志願考進來的,大部份國中時期的英文程度比我現在強得多,有些人整天掛在網上看世界上最新的最好的作品,如果我和他們一起應徵工作鐵定不是對手,我只能更用心更謹慎的把我這二十多年的所見所聞告訴他們,幸好我這二十多年大部份時間還算用心謹慎。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這一天很重要嗎?

今天很重要嗎?
為了某種原因,這個計劃一直低調地進行著
伴隨著家族與個人的生命歷程,在上班處、醫院、禮儀會館、學校間,披星戴月、勞苦奔忙
說不清明確的原因,是紓解工作壓力、找退路、還是洗學歷
像六年前的腳踏車環島,以為很難、很累,卻忽然就完成了
其實我終究認為厲害的角色是不會也不需要來的
這種學位就像不透明的瓶子,反而看不出來裡面到底裝的到底是好酒還是噴(餿水)
不過我確定廣告人終究是技高一籌,即使一般人看不出來,而我也不會再是
今天很重要嗎?可以讓老爸說嘴就很重要
這件事很難嗎?不難,但,需要有人幫忙,老爸說要人也要神,大概就這麼回事

2016年6月27日 星期一

6月這一月

時間飛快,該來的會來,行路終有時啊!
那天早上老姐夢到老爸在他的新車前探頭探腦,大概是想跟來吧。

2016年4月13日 星期三

本日發現

廣告的質感跟最後選舉結果原來是有關聯的。





2016年3月22日 星期二

唬爛文之2

杜魯蛇台灣設計發展策略
3個檢驗指標(目標)
1.        產值:有沒有夠好的生意model
2.        工作環境:設計師的收入,工時與客戶尊重。
3.        公共美學:街道,公車……所有眼見之物美感有沒有提升。
3個問題:
1.        方向感:目標不具體,不知從何處下手。
2.        認知不足(sense,不懂) keyman(公務員、企業主、窗口) 個人。
3.        系統不健全:資源不足,投資(分配)錯誤,找錯專家(學界、廣告、行銷公司、導演、創業家……)
3個做法:
1.        找重點,建立具體目標:學日本or北歐,形成全民共識。
2.        人文與美感教育:
向上管理(針對keyman,上課體驗、訓練自強活動、考績),由指標性人物主持(ex:嚴長壽、蔣勳、陳文茜之類),增加美學素養。
向下扎根,相關行業訓練立法制度化(小商人、招牌店、導遊,類似勞安或證照)

3.        發展系統重組:資源發展分配檢討:重新建構發展系統,由產業界、學界、第一線人員整合,引進民間資源(ex:奧美、學學、法藍瓷),用足夠的資源找對的人做對的事。

2016年3月8日 星期二

唬爛文一篇

美感與創作跨領域一致性
經常在馬路上看到某某科技大學車廂廣告強調該學校的設計科系是某國設計獎的常勝軍,藉此吸引有志投入設計領域的學子進入該校就讀,但該車廂廣告的設計竟奇醜無比,似乎此校的設計科系老師一旦進入廣告領域就完全像個初學者;而在某藝廊門口也常見某某大師的個展海報弄的庸俗老氣,好像大師對於平面設計的美感毫無知覺,竟能忍受拙劣的編排字型羞辱大師一生的成就,實在令人匪夷所思。
其實不管在任何領域,藝術或設計的從業人員的美感應該自然而然的顯露在不同的領域,例如:能創造出卓越的空間美學的設計師,在線條、形體、色彩、比例的掌握必然有其獨到觀點,同樣條件應用在海報設計上應不違和。同樣的,時尚界的服裝設計高手,若出手雕塑、版畫,他對概念的思考與造型的要求必然有如呼吸般自然的呈現於作品上。
因此吾人可以大膽假設,我國過往的藝術或設計領域有令人渾然無知的盲點,導致各領域的專家的美學經驗與創作技法無法貫通,換了平台猶如去了大腦。
追根究底,如果不是某些從業人員或專家的學藝不精,只能猜測是整體國族美學認知的墮落而反映在隨處可見令人難以卒睹的作品上。

既然整體的墮落難以撼動,只能反求諸己,不能固步自封不思長進,或該參考許教授的養成歷程,不困守原有領域,大膽的、不設限的體會與學習,美感與創作必能跨越藩籬如繁星般隨處閃耀。

2015年12月8日 星期二

江老師的戶外教學-鼓浪嶼

行至20多年前大概來過100次的水頭碼頭,候船室早就不是當初的小水泥屋,這次不過小金,不去龍蟠山,我們的目標是鼓浪嶼,不過得先搭船到廈門再換小輪,光這幾個上船下船就讓我們玩興大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