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四年前待過的公司最近完成的片子,他們生出了令人激賞又羨慕的好作品,讓我沒有浪費那七分半鐘把它看完。
好的微電影需要什麼條件?是這樣吧。
約莫07或08年開始,微電影忽然成了廣告行銷上的時尚顯學,不用代理商建議,連客戶自己都會主動要求拍幾隻微電影來風神一下,只是剛開始可能叫做網路影片,後來才被某個天才美名為微電影。
微電影要能運作依賴兩個換帖兄弟-youtube和臉書,天真浪漫的算計是,影片丟到youtube上再靠著臉書操作分享,點閱率就會像皂飛車滑出去會自己加速衝到終點,省了大筆媒體和造勢的花費,原本在電視上花400萬的預算40萬就能達成,片長和支數也可以無限延伸,因為youtube不會跟你以秒計費。於是一包咖啡粉要泡成10杯咖啡的噩夢開始蔓延,臉書上經常出現許多不忍卒睹的微電影被刻意推薦,絕大部份你連點都不想點,或者開了三秒想跳開,能夠被看完已是佳作,願意按個贊幫忙傳閱的簡直百中無一,本人這幾年曾經參與過幾件類似案子,拍完後連我都提不起勁看完,也不好意思出面推。
像樣的微電影真的很少,我想了想(一點也不難推論),最大的原因是大部份的推動者都忘了微電影也是電影,電影的拍攝條件和內容該有的元素一樣也不能少(只有少數例外-比如找正妹賣弄風騷搞的很A的那種),沒有好的導演和劇本很難玩出名堂。而真實的狀況經常是這樣,挖掘一個熱情的年輕新銳導演跟他說我們給你一個增加屌作品的機會,然後廣告公司的創意人員花個幾個晚上生出幾隻腳本丟給他,再找一家經常配合凹的動的製作公司就這麼幹了,反正大家很熱血。
運作了幾次後我發現,我們不能奢望挖到的熱血青年是另一個初出茅廬的李安,也無法要求從沒有電影劇本寫作經驗的文案2週內吳念真上身,產出30秒得獎廣告片的優秀創意團隊未必有能力在現有的條件下經營出5-10分鐘的好劇情片。交片之後大多數不眠不休嘔心瀝血之作中就埋藏在youtube的深處,亦無從判斷那些點閱的數字扣掉自己人的捧場還剩多少,但我不能否定這種實作的價值,多試幾回也的確漸入佳境,也許某位負責打燈光的年輕人是未來的李屏賓。
回到這支老東家的影片,有興趣的人可以去看看相關報導,簡單地說,把微電影當電影來處理,用該用的心,找到對的團隊,花該花的錢,觀眾會在點閱數上回報你。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